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

[心得] 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:從古地圖洞悉台灣地名的前世今生


之前在整理NHM蝴蝶標本資訊時,有大量十八世紀時採自台灣的標本,標籤上的當然多的是當時的地名,如果是什麼「打狗」、「埔里社」這種還好解決,但多的是根本不知道是客語還是閩南語發音的地名,讓我在google上著實打轉了一陣子,只為了確認標籤上資訊對照到現在的地名上。

那時我就想著,怎就沒人整理一份名錄,好讓我可以對照呢?

然後某天在逛書店的時候就看到了這本書(心),還打79折(大心),雖然當天就帶回家躺在我的桌上,但我一直到最近才有機會看完。

這本書從歷史脈絡出發,討論某些地名的演變,有可能是客家族群的閩南話,有可能是船隊嚮導是閩南人,有可能是政權轉移的變化,解答我心中許多地名來由的疑惑,例如「高雄」的日語發音就很像「Takow」,所以日本人藉此重新命名這個城市,當然書中還有很多故事,最重要的是,書中整理了大量的相關地名,以及附上多種古地圖,除了對文史工作者有所助益外,也間接的幫助到我們這類學自然史的地名推敲。

不過,在讀的過程中我發現,不知是文史的寫作方法與科學寫作邏輯不同,或是這本書的訂位是大眾書所致,文中作者的地名雖有詳細考究,可能不同意於某些學者們的看法,其認為某地名來源的理由可能是「我覺得」、「我認為應該是」等主觀字眼,不知是否領域不同之故,讓我在他下結論時捏了一把冷汗;或是有時解釋一個地名時,大篇大篇的寫著他對某地名的感想,或是在這地名的遊歷與地緣關係,最後一兩段才寫出這地名的來由,但其結論或可能不確定或他自己也有疑問(感覺可能是編輯讓他湊字數?);或是有時花了大整篇的篇幅說他的田野調查心得,然後順勢靠北一下學院派是只知在房間找文獻辯論的老學究,連出來調查一下就有答案的事情也不願做之類的橋段。

當然以上這些也是閱讀樂趣之一,雖然不知作者受了什麼委屈,但他用心盡力探討這些古地名,走訪台灣各地蒐集資料,如果只是為了興趣自主研究,實在是令人佩服他的毅力。

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

與鱗翅目的緣份 - 國中教育是很重要的!


今天突然想到,我與鱗翅目的緣份其實從國中時期就開始了,但是因為一個故事導致這個因緣就此斷掉,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小時候家裡的院子有種些植物,包含一棵釋迦樹與被別人硬塞的幾盆金桔,那幾棵金桔上都會有些毛毛蟲,本來我們一貫的處理方式就是想辦法把這些東西弄死,但是有一天我福至心靈,這些小貓貓蟲是什麼東西呢?於是我就把牠們蒐集起來,開始我的養蟲路。

於是養著養著,這些蟲化蛹了,然後再過幾天,很快的羽化了,喔~~原來是一種黃色的蝴蝶,很漂亮,翅膀上的鱗粉閃耀著金屬的光澤(就只是無尾鳳蝶),那時我著實被感動,想把這些用心養出來的蟲留一兩隻下來,可是怎麼留呢?一來那時網路不發達,二來也沒任何認識的關於玩蟲的人,只有約略在電視上看過把蟲永久保存的方法(術語為標本製作),就去問當時我們班的生物老師。

這個生物老師,那時應該是剛畢業進入教職,所以還很有熱忱的約學生出去認識校園植物之類的活動,還會接一些校園內的科學活動什麼的,總之我常去跟她討論一些問題,所以感情就有比較好,總之我就問她「有沒有把蝴蝶做成標本的辦法?」(我內心想問的是針插標本的製作法),她回了「有啊,明天把蝴蝶帶來」。

隔天,我興高采烈的把蝴蝶帶去,想著終於可以學到保存蝴蝶的方法,到了中午午休時間,我很高興的去找生物老師,生物老師就先把蝴蝶凍暈,然後拿出一張白紙(嗯?),然後拿出一罐膠水(嗯嗯嗯?),然後把凍暈的蝴蝶拿出來翅膀打開,對準塗滿膠水的地方,把翅膀壓下去(我的標本啊啊啊啊!!)。

「這樣就把鱗粉印好可以保存了」生物老師自信滿滿的說到。

然後我跟鱗翅目就再也沒聯絡了,直到上了研究所。

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

2014動物行為研討會 in 東海



首先,這次東海生科所舉辦的動行研討會各種項目都算可圈可點,會場的精緻度與各種科技力的運用,有效控制了時間與節省人力,不過海報區倒是很微妙,像是各個海報板用鐵絲連接起來,但稍微一推就可能會倒;只能用膠帶貼海報,不提供圖釘;還有像是有的海報安排跨海報板,整個貼起來歪歪的之類的,但整體而言還是辦的很不錯。

還有一件事情就是,這次又再度受到評審的抬愛,於是不小心的海報又優勝了。為什麼是不小心呢?因為這次本來沒有報名競賽的,但主辦方不知道為什麼還是把我放進比賽裡面,所以.....,那這次優勝的獎品有以下這些東西:

1.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*1
2. CITES蝴蝶辨識圖鑑*1
3. 台灣水生植物圖誌光碟*1
4. 台灣水青岡-冰河孓遺的森林*1
5. 大台北地區貝類研究圖鑑*2
6. 台灣野生物貿易與管理通訊季刊*3(不知為何要給三份一樣的)




比起每年都是送不完的政府出版品,這次送的算是比較有誠意的政府出版品,至少是各種實用圖鑑(上一個實用的是某年8g的隨身碟),不過那個魚的DVD我以前有三片了....

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,這次逢甲逛到了,風風亭吃到了,系館回去看過了,該做的事情都做到了,可以毫無懸念的回家這樣。

之所以想在這次動行記錄一下,是因為如果沒意外的話,這次應該是短期內最後一次參加動行研討會,身為一個東海訓練出來的人,能在東海主辦的研討會告一個段落對我而言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。因為我大學時期超混,還修了林惠真老師兩次的動生,當初請林老師幫我寫推薦信的時候,他也只說「我只能寫你認真,修了我兩次動生」;在卓老師實驗室做專題的時候,也常常因為外務沒把進度完成,因此當我今天要上台領獎時,受到卓逸民老師的恭喜,從林惠真老師手上接下獎狀時(林老師微妙的笑了一下,也有可能是我錯覺),無論他們對這些事情還有沒有印象,但我希望繞了一圈,在這樣一個正式的學術場合上,我沒有辜負他們的在學術上的教導,雖然我以前超不認真,但老師們傳承的核心價值我仍然謹記在心。

[後記]
這樣仔細一算,好像我開始念博班到現在,只要有參賽,好像都有得獎,這樣說來,我連續得獎了6-7年嗎!? 這樣好像太資深了....(難怪有一堆政府出的圖鑑)